近來國際教育越來越普及,國際學校逐漸成為備考家庭的新選擇,然而在擇校時許多家庭會犯難:入讀國際學校后學籍何去何從?是否還能回體制內讀書呢?
為了解決大家的疑惑,今天就來細細說一下關于國際學校學籍的問題!一起來看看吧!
學籍信息包含了學生的個人信息、學習情況、學業(yè)成績和學習歷程等重要信息,一般分為兩類,一類是國內學籍,一類是國外學籍。
簡單來說,學籍是指:
-
在學校注冊并被認可為合法學生的記錄
-
屬于某所學校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證明。
國內統(tǒng)一實行秋季入學集中注冊制度,學生在當年9月實際到校報到后會被納入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(tǒng),學籍信息就會隨之更新。
孩子在升學轉學的時候,學籍也會隨學生到新的學校,對國內普通學校的學生來說,必須有學籍才能參加國內中高考。
通常提到的國際學校,指的是往國外大學規(guī)劃的學校。部分國際學校不會保留學生的國內學籍,因為國外大學采取申請制錄取,不受學籍的影響。
但由于國際學校類型不盡相同,不能一概而論,主要分為以下四種情況:
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需要的是外籍身份,沒有國內學籍的要求。
公辦學校國際部走的是國內高考+國際考試的路線,學生可以保留國內學籍,畢業(yè)后可以同時擁有中外雙重學籍,同時獲得中外兩國政府教育機構分別頒發(fā)的畢業(yè)證書,畢業(yè)證書上會備注“中外合作“或”融合課程“等。
民辦國際學校的升學方向非常明確,那就是國外的大學,所以一旦考進民辦國際高中,就意味著放棄了國內的升學渠道,自然也就不需要有國內的學籍了。
上海“21所”,是指2014年上海市教委制定并發(fā)布了首批獲準試點的“21所國際高中”,包括10所公辦高中國際班、10所民辦高中以及1所中外合作辦學高中。
上海21所國際高中也是雙軌路線,即國內高考+國際考試,所以這類學校在給學生注冊國內學籍的同時,也會注冊國外學籍。
畢業(yè)以后可以拿到所謂的“雙證”,同樣畢業(yè)證書跟傳統(tǒng)體制內的高中畢業(yè)證有些差別,會備注:融合課程。
2023年上海“21所”招生計劃
從上述分析國際學校的學籍可以看出,許多民辦學校是沒有學籍的,檔案被自動退回戶口所在地的街道。
這也是許多家長擔憂的問題,擔心孩子就讀國際學校后沒有“退路”,要是不適應國際課程怎么辦?
不用擔心,教育部發(fā)布的《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常見問題及解答》中,有明確說明,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后置程序,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。
圖源教育部官網
因此家長們可以當心,即使已經入讀國際學校,如果覺得不適應,還是可以轉回體制內的。
但即使可以轉回體制內,也并不建議就讀國際學校的孩子重回體制內,不同性質的高中教學內容相差很大,非常耗費學生精力,而且轉回普通高中后一般需要從高一讀起,耽誤了一年時間不說,也難以適應不同的校園環(huán)境和教學節(jié)奏。
建議備考家庭在規(guī)劃時,一定要慎重考慮再做選擇!不論是走體制內升學還是國際路線,減少試錯成本才是重中之重!
如果在備考規(guī)劃中有任何困惑,都可以添加老師來咨詢:xnew1111
|